本站(emlog资源网)寻求有缘人接手,详细了解请联系站长QQ1493399855
王兴 2020 年就说过,“阿里放弃大文娱已经是一件可以开始倒计时的事情了”。
至今已经三年有余。
三年之间,沧海桑田。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讨论下,阿里是否有必要 “放弃大文娱”。
……
“放弃大文娱” 可以重新开始倒计时,逻辑至少有以下三点:
1、首先从经济大环境来讲,“降本增效” 几乎已经成为所有大厂的共识了。
互联网业务,可以简单粗暴分为 “基础业务” 和 “创新业务”。
其中,“基础业务” 属于行业地位相对比较稳固,并可以带来现金流的业务。“创新业务” 则属于探索性,进攻性的业务;无法稳定产生现金流且大概率处于亏损状态,往往需要 “基础业务” 对其进行补贴。
降本增效,本质就是基于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之后的业务收缩:亏损业务直接砍掉,盈亏勉强平衡的业务也基本砍掉,只留下可以持续产生现金流的 “主干” 业务。
大文娱对于阿里来说,是一个需要 “淘天” 对其进行补贴、亏损或者盈亏勉强平衡的非主干业务。
从经济大环境(此处省略 1000 字)来讲,砍掉大文娱、尤其是优酷视频,并不是一个太难做出的决定 —— 如果说 2020 年不这么做,还可以理解;那么当下 “降本增效” 的背景下还不这么做,就难以理解了。
2、具体再看长视频这个赛道,之前爱优腾三家之所以巨额亏损还依然坚持,其逻辑是预期最终像 “滴滴 - 快的” 打车软件那样合并:合并后的规模效应可以降本,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之后还可以提价 —— 但随着反垄断,这个商业逻辑已经被证伪。
如果从 “流量入口 + 业务协同” 的角度来看,现在的趋势是短视频、而非长视频 —— 尤其短剧逐渐火爆之后,会吸走大量下沉用户,这些下沉用户也是用户主体。对于占比多数的下沉用户来说,看视频就是消遣,并不那么在意所谓的 “艺术价值”。所以,长视频未来只会越来越鸡肋,尤其对原创能力远不如爱腾的优酷来说,更是如此 —— 长视频作为流量重要入口的商业逻辑,也会越来越弱。
此外,随着美联储加息、美元利率上升…… 这种依靠 “烧钱” 获得是市值,也不再牢靠 —— 以爱奇艺为例,截止本周五(12 月 1 日)收盘,股价已经跌到 4.4 美元,只剩下 42 亿美元总市值 —— 2020 年,王兴提出 “阿里放弃大文娱” 的时候,爱奇艺股价还在 20 美元左右。
如果长视频龙头爱奇艺现在只有 42 亿美元、不到 300 亿人民币的市值,那么从日活和营收等角度进行估算,请问优酷现在值 100 亿人民币么?
恐怕 50 亿人民币都嫌贵。
从二级市场角度,大文娱在阿里的估值其实是负数,也是拖累阿里市值的。如果放弃大文娱,阿里股价一定会上涨。
3、虽然优酷为主体的大文娱,可以给淘天带来业务增量,但是这个业务本身也占用了阿里大量的资源 —— 如果把这些资源收回,投入到阿里增长更快的业务(比如蒋凡负责的出海业务),roi 会更高也更有利于阿里集团?
也就是说,阿里放弃大文娱,给淘天带来的减量部分,是可以从其他业务增量补回来,而且 “增量> 减量” —— 放弃大文娱,也许对淘天是业务减量,但对阿里整体发展来说是更有利的,也对股东更加友好。
总之,优酷之所以能存在,一定是给 “淘天” 加了 buff 的,我不会说它没有任何价值 —— 但是,如果从 “投入 - 产出” 比来衡量,“性价比低” 这个结论并不难得出。
事实上,这不只是大文娱一个板块的问题。
阿里目前的问题,跟当年的 GE 一样,存在大量低效且没有增长空间的业务。
所以,不妨参考杰克韦尔奇当年的改革,做不到业界前三的业务都砍掉 —— 考虑到互联网行业的马太效应更强,那么在规模和增长空间都有限的细分领域:如果做不到业界前两名,或者即使做到第二、也跟第一名差距过大…… 都应该砍掉。
比如大润发,传统行业 + 增长空间有限 + 15 万员工…… 不如直接砍掉。
通过变卖业务和砍掉低效枝干所获得的资金,应该基于 “淘天” 主干进行产业创新探索,加强主干业务的护城河。即使直接补贴用户,也比浪费在低效且没有增长的业务上强 100 倍。
综上,无论从经济环境和背景,还是长视频发展趋势,以及市场对 “烧钱业务” 资产重估,抑或是 roi 的角度来看,砍掉大文娱就应该是一个不难做出的决策。
砍掉大文娱,也更有利于股价和股东回报。
不应该为了阿里内部某些强势部门的利益、或者之前的沉默成本,而做出有利于部分、但损害阿里整体利益和阿里股东利益。
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里?
未来 5-10 年,甚至几十年,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的大部分行业,“出海” 应该成为最重要的战略。
据阿里最新一季财报,蒋凡负责的海外业务,所有业务板块中是增速最快的 —— 所以,阿里应该把大文娱为代表的、不赚钱的枝干业务都砍掉,把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海外业务上。
再看其他优秀公司:
字节跳动最厉害的地方,就是 tt 可以在海外市场拿到相当的市场份额,甚至威胁到了美国互联网大厂。
最近准备上市的 SHEIN,干脆就是 “中国供应链 + 海外市场” 的模式,也是以海外市场为主。
包括米哈游的原神,海外收入占比超过 50%。
至少依然在中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,都是海外市场做得好的。
所以,看一家公司未来发展好坏,不妨重点参考 “海外收入占比” 这个指标。不仅适用于互联网,也适用于其他行业。
更适用于我们的投资:
比如说,选择一篮子海外营收占比超过 50%、质地优秀的上市公司股票(动态更迭),做成 ETF 基金。这样的基金可以考虑长期持有。
同样,在挑选个股的时候,也可以参考下 “海外收入占比” 这个指标。